在人煙稠密的半島,居然有一幅廣大的休憩空間,北臨柯士甸道、東抵彌敦道、西靠廣東道、南面海防道,設有林蔭大道、文娛康樂設施等,這個稱為九龍公園的市肺,實在是難得一見。九龍公園徑作為紀念市區的文康重地,自有其背後其源遠流長的故事。其實,這片土地在殖民地初年,其實原是戰略重地,根據公園的地勢及僅餘兵房建築,仍然可以略窺一二。
1910年代.威菲路軍營
設若今日路經海防道,便會看到九龍公園的地勢比兩旁街道略高。英佔之前,九龍公園原是原居民的住處,英軍入駐之後,認為該處有利勘察附近海域,便將原居民趕走,改為威菲路軍營。當時,守軍大部分以印籍為主,出入以馬匹代步,故又稱摩羅軍營。
自從英軍入主,尖沙嘴變成洋人活動地帶,原居民北遷油麻地,威菲路軍營變成斷絕油尖兩域的屏障。華洋、油尖之間的唯一聯繫是娼妓,印籍軍人尋歡,必前往華人區域,可是不幸感染性病,便須進行治療,又稱「入Lock」,故此今日的樂道,就是昔日士兵集體接受性病治療之所,單憑「樂道」一名,根本難以想像戰前士兵痛苦不足為外人道的痛苦。
威菲路軍營與港九市區的兵房一樣,戰後逐一交還政府。六十年代,當局原本打算將軍營改建住宅、商業大廈及娛樂場所等,預備安置港人數以十萬計,甚至有商家提議將軍營改建為工展會永久場址,這些都是基於商業角度的考慮。這時,市政局議員沙利士 ( Arnaldo de Oliveira Sales ),指出軍營有必要改公園,供香港市民休憩,設若放棄大好機會,勢必數十年後才有巨大地皮作休閒用途。這個建議原本不被看好,以洋人為首的九龍居民協會直指此舉浪費金錢,經過一連串斡旋之後,市政局全體同意將軍營改建公園。事實上證明,市區提供休憩用地,無論對於市民健康、改善空氣質素甚至防治罪惡,可見當時沙利士的洞見可謂高瞻遠矚。
隨著九龍公園正式啟用,其後公共泳池、體育館、小型足球場,歷史檔案館、漫畫星光大道及文物探知館先後進駐,連同鳥林樹蔭等,其歷史文化意義實在無可比擬。
原文載於立場新聞
Your comment is awaiting moderation.
I simply could not leave your site before suggesting that I extremely loved the usual info a person supply in your visitors?
Is gonna be again often to check out new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