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艇戶事件》一文圖片中,我們看見紙棺材的出現,卻不見長毛身影。抬棺材示威的創始人是鄺福生等一班社工,廿多年後始成為長毛反中共示威的必備道具。艇戶事件抬棺材的雖不是長毛,但銅鑼灣裁判司署審訊甘浩望神父等時,長毛等「革馬盟」成員到場聲援,張開「撤銷無理控罪!支持艇戶上岸!」橫額。聲援人群越聚越多,人數達百餘人。警方通知艇戶負責人,可能會控告聚集群眾非法集會。根據當時《公安條例》規定,五個人在一起可以被檢控非法集會。艇戶負責人通知聲援者散開,只要不是五人在一起,警方便不會檢控。長毛等仍五個人在一起,藍帽子上前收繳革馬盟的橫額,拘捕長毛。
革馬盟全名是「革命馬克思主義聯盟」,於七十年代尾成立,認同蘇共革命家托洛斯基的思想,成員有:長毛梁國雄、娛樂界名人岑建勳、立法會議員梁耀忠、吳仲賢等十數人,以吳仲賢為領袖。後來各人意見分歧,先後離去,1989年解散。
當年社運圈中,長毛是一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較年長的岑建勲、余仲賢等叫他「雄仔」,直到現在仍如此。
七十年代,歐洲左翼思潮抬頭,香港左翼青年梁宗廣、岑建勲、吳仲賢等到法國留學,尋找理想,傾向托洛斯基主義,高峰期達二十餘人。托洛斯基主義是共產主義一個派別,主張建立工人階級政權。吳仲賢等回港後投身社會運動,發動「反加價、反失業、反壓迫、反貧窮」運動,提出「佔領工廠」的激進口號。部署組織工人,開展工人運動。
是時社工對托派是有所不滿的,處處提防托派的滲入,害怕會員被拉走,不喜歡托派在刊物上公開批評自己領導運動的方法。「工聯會」認為托派正滲透入自己的組織,開展一場批托運動,在機關刊物《香港工人》指托派是蘇聯代理人,背判祖國出賣工人。親中共組織《盤古》和李怡主編的「七十年代」不斷有批托文章出現,學界「國粹派」內部傳閱國內外的批托資料。右派《華僑日報》社論批評托派,《明報》則以低調處理托派新聞。港英則將對政府不滿者誣指為托派,是破壞社會分子。連番打擊下,加上香港政經日趨穏定,托派活動轉低調。
據左派圈子中人說,當年任何人若被懷疑是「托派」的話,各人就自覺地遠離他而去。但左派圈子中始終沒有找出一位真正的托派。縱觀整個香港托派史,托派未能成立一個鞏固有實力的組織,亦未能對香港社運發揮過較大的影響力,只算是一個邊緣黨派。
甘浩望神父有一本傳記,記載艇戶事件。《從米蘭到鑽石山──甘仔故事》,作者江瓊珠,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出版,
圖片說明:
艇戶事件 (17)
艇戶事件 (16)
艇戶事件 (22)
艇戶事件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