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街一號  

十九世紀末.大坑蓮花宮

銅鑼灣大坑區的蓮花街,是標誌著蓮花宮及其後山的街道。蓮花街位處旺中帶靜的地段,附近夾雜古蹟、唐樓及豪宅,名副其實的宜居之所。無論潮州打冷、日式拉麵、地道大排檔及各式小店等,色色俱備,在人煙稠密的城市之中,實在難得。然而,大概約五十年代的時候,蓮花街及其後山是污煙瘴氣,黃賭並集,山火頻生之所,甚至被政府視為罪惡溫床,如此聽來,你會相信嗎?

石頭上的木屋蝸居

同治二年,公元一八六三年。蓮花宮落成,相傳觀音盤坐於蓮花上修行,故此得名。蓮花宮面向沼澤及農地,為了避免流水淹浸廟宇,故廟宇一部份建於巨石之上,一部份由平台支撐,而廟宇外掛「開窗臨海面」及「近聽水聲清」的聯句,反映蓮花宮外的確是一片低窪地區。居民每逢出海,多前往廟宇祈求神靈庇佑,可是卻事與願違,蓮花宮山成為港島災害頻繁的地區之一。

蓮花宮後山,又稱蓮花宮山,戰後數以百萬難民南渡香江,自行於山頭搭建木屋,由山腳蔓延至頂部,居住環境極為惡劣。蓮花宮山的地質並不適合興建木屋,根據一名宿主後人的分享,選址石頭興建木屋,相對於鬆軟的泥土,石頭可以權宜作為屋宇的樁腳。將木板平放於大石之上,便可充當睡床,遇上大火之時,更有斷絕火路之效。可是,每逢祝融光顧的時候,數以千計的居民仍然紛紛由蓮花宮山跑往大坑,眼白白看著家園被毀,令人不忍卒睹。

約五十年代.蓮花宮山木屋群

鞭長莫及的徙置政策

蓮花宮山的寮屋問題,港府完全無力應付。五十年代初期,政府倚賴商人興建臨時房屋,安頓數十萬的南移難民,期望藉此省下開支,將公帑集中花費在基建方面。然而,當時名流商紳斥資興建的平民房屋,部份藉詞以廉價租予難民居住,實質取價高昂,故此大量難民仍然選擇於荒山購買或租住木屋,為求節省開支。由於蓮花宮山的木屋互相緊靠,稱一不慎,例如打翻火水爐、小孩點燃炮仗等,便會燒毀大半木屋。

自一九五三年聖誕石硤尾大火後,當局於翌年成立徙置事務處,曾經研究於蓮花宮山闢建徙置區,但該處土質鬆軼,地勢險峻,計劃不了了之。當時,徙置區需要闢建「防火巷」,即要求木屋群之間留有空間,避免火燒連環,然而計劃又未能於蓮花宮山貫徹執行,遇有火災,肇事者慘被成為出氣袋,被痛毆一頓,教人無奈嘆息。

除了火災之外,每逢大雨,導致泥土翻鬆,巨石便會從高處滾下,壓死或壓傷平民。不僅如此,由於該處缺乏規劃,品流複雜,成為罪惡溫床,根據報道,該處曾經破獲鴉片煙廠、色情場所等,由於政府鞭長莫及,蓮花宮山一度被稱為罪惡淵藪,市政議員甚至提出必須整肅山頭,杜絕後患。

一九五二年.報章載蓮花宮山有墳墓,證明居民與墳墓為鄰

昔日寮屋今日豪宅

蓮花宮山的木屋居民,每逢一兩年便遇上一次火災,期間仍獲政府准許原址重建房屋。經過十數年的發展,即使欠缺政府的協助及規劃,該處仍然自行發展出商戶,售賣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更甚者有居民飼養豬隻,成為一個粗具規模的山頭。直至一九五八年,政府倡議將蓮花宮山及天后廟山一帶,改闢為高尚住宅區,居民逐漸遷往秀茂坪徙置區,當局亦大力整肅區內的治安。經歷數十年後,蓮花宮山成為一處靜謐之所,亦難以想像昔日該處的惡劣環境了。

約六十年代.大坑。右方為木屋區

原文於立場新聞轉載

0 thoughts on “蓮花街一號  

  • 2018-11-14 at 11:55 下午
    Permalink

    Your comment is awaiting moderation.

    Greetings! Very helpful advice in this particular article!
    It’s the little changes that will make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Thanks for sharing!

    Reply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