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零年,中國首間華人經營的西餐廳於廣州南沙太平沙開業,按地址取名「太平館餐廳」。餐廳創辦人徐老高,原任職西廚,後成流動小販售賣以西方方法配合中式醬油的創新小食,食品廣受好評,遂於一八六零年在廣州開店,售賣「豉油西餐」。太平館曾在廣州分為「舊館」及「新館」,「新館」於二十年代結業;一九二六年,第一間分店在永漢路(廣州)開設。至今,「太平館餐廳」於香港共有四間支店,以焗疏乎厘和瑞士汁雞翼聞名。
地址:中環士丹利街60號地下
照片:Lai Ty
撰文:Joyce Jim
一八六零年,中國首間華人經營的西餐廳於廣州南沙太平沙開業,按地址取名「太平館餐廳」。餐廳創辦人徐老高,原任職西廚,後成流動小販售賣以西方方法配合中式醬油的創新小食,食品廣受好評,遂於一八六零年在廣州開店,售賣「豉油西餐」。太平館曾在廣州分為「舊館」及「新館」,「新館」於二十年代結業;一九二六年,第一間分店在永漢路(廣州)開設。至今,「太平館餐廳」於香港共有四間支店,以焗疏乎厘和瑞士汁雞翼聞名。
地址:中環士丹利街60號地下
照片:Lai Ty
撰文:Joyce Jim
創業於1950年代,樓上為民居。餐室早期甚至包辦筵席,當時油麻地仍多水上人聚居,全盛時期足足有25個伙記。今日幫襯的很多是遊客,多得這家保存了50年代裝修風格的餐室,一直是熱門影視拍攝場地,電影如《九龍冰室》,或電視劇如《酒店風雲》和《廟街·媽·兄弟》均曾於此取景。餐室內滿貼歷年威水史照片。最好笑是,2013年8月,餐室一早開門被多名惡煞搗亂,打碎大門玻璃以及檯椅,街坊還以為是拍戲。據說匪徒為黑幫,因不滿伙記不肯掉檯不給面子於是搗亂云云。
餐室馳名的菜式為焗排骨飯和蓮子紅豆冰,不過全港最多產食評人KC卻推介錦鹵雲吞與肉絲炒麵。在openrice上「美都」共有373個食評,笑臉137,哭臉78,可見「美都」的顧客幫襯不是為了美食,而是餐室獨特的懷舊風味,不少日本大陸遊客視之為朝聖景點,各國旅遊書極力推介,二樓獨特的綠色鐵格子玻璃窗圍著孤型樓面更為遊客所鐘情,就連日本攝影師伊島薫也曾在此拍攝影集《屍體於20個風景》,李嘉欣為香港部份模特兒,穿上名牌擺出極美「死狀」。
地址:油麻地廟街63號
照片:Lai Ty
撰文:Sharon Lam
位於深水埗南昌街汝州街角落,建於上世紀20年代,原名同安大押,50年代改名為南昌押,由賭業大亨高可寧家族經營。大廈樓高五層,每層皆有一圓型小氣窗,樓面面積800呎,現為政府二級古蹟。
店舖側門有似西部片酒吧的兩邊回彈門板,方便顧客進出,以免尷尬。
押業是賭業的「沙煲兄弟」,它們相互依存,榮辱與共。 曾經二戰前後押業大王高可寧幾乎壟斷了澳門的押店生意。當時澳門的押店門外都寫上「晝夜服務,香港起貨」,因為睹客多為香港人。
而押店多開設於馬場或麻雀學校附近。
地址:深水埗南昌街117號地下
照片:Lai Ty
撰文:Sharon Lam
位於中環蘇豪區的醬舖,自家製的醬油,與附近的酒吧、西餐廳成為了鮮明的對比。昔日該處曾有不少老店,近年已經逐漸告退,實屬可惜。
地址:中環伊利近街39號
照片:Bridget Yu
位於中環鴨巴甸街的檔仔,你見過嗎?
照片:Lai Ty
創辦於一九三七年,前任老闆於九六年移民,現任老闆林國盛頂手,影名善美影室,營業至今。該店堅持以菲林拍攝,強調品質與數碼相片差別甚遠,前者效果立體,後者效果平平無奇,流於表面。不少街坊,仍然喜歡在這裡照相,積累了不少客人,成為舊式影樓中的倖存者。
地址:九龍油麻地北海街十七號二樓
照片:Lai Ty
一九四零年開業,長年在小巷擺檔。店主李炳康十六歲入行,原本學習修理電器,突然遭逢巨變,父親離世,便毅然轉行。年過八十年李先生,每天仍然穿針引線,部份衣物若不能回復原狀,或織補費用太高,他也會婉拒,免得顧客白付金錢,值得一讚。
地址:西營盤東邊街36號側後巷
照片:森山迷路
一九四八年創立,一九六一年搬入舖位,至今開業超過五十年。該店自設工場製麵,招牌產品包括雲吞麵、水餃麵、蝦子麵。創辦人的太太陳婆婆,不時在舖中打點一切,事必躬親,為求延續「好到底」的美譽。
地址:元朗阜財街六十七號
照片:Anthony
開業百年,源益自製蠔油、芝麻油、銀蝦醬等。其中蠔酒接近水狀,與坊間較稠的質感有所不同,而該店最著名的也是蠔油。這間舖頭面積不大,側聞舖面有算盤,彌漫古樸的氣息。
地址:中環卑利街十號
照片:Bridget Yu
二十年代年代創立,早期為茶樓「恆香棧」。四十至五十年代改名「恆香茶樓」,提供點心及小菜。當時,恆香炮製老婆餅,供正在等位的客人,卻愈來愈受歡迎,此外發展更多中式餅食。八十年代,茶樓停辦,只餘下餅食業務。
地址:元朗大馬路64至66號
照片:Anth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