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大同老餅家

六十年前,東主鑒於港人生活艱難,懷著「人人有飯開」、「人人有餅食」的理念,決定以「大同」之名,開設餅店。

大同老餅家已傳三代,總店設於元朗,月餅、唐餅及麵包均以人手炮製,用老師傅包辦,值得細味。

地址:元朗阜財街57號地下
照片:Anthony

中區半山新藍塘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該間新藍塘在堅道七十一號近些利街,服務街坊相信已有超過五十多年-近半個世紀了!回憶已往該店只售賣麵包及西餅,但到了八十年代就擴充埋後舖,做埋餐廳。由於該店位於附近之高主教、明愛、聖心、聖貞德等中、小學,絕對是當年學生們午膳的集體回憶。話說當年半山般含道與正街交界處也有一間藍塘麵包店,但該店就賣較高級的食品,與現在的新藍塘是否分店就未能確實,但到七十年代末就没有了,由有「港大飯堂」之稱號的沙厘娜餐廳從鄰近舖位搬入了。現該店仍繼續營業,相比隔離的SOHO的酒吧餐廳的消費,新藍塘的午餐也都是三、四十多元已有交易,在半山地區實屬難能可貴。在地產霸權影響之下,希望新藍塘麵包餐廳保存上世紀的情懷,繼續為西半山的街坊服務。

地址:中區半山堅道71號
照片:Terence Tso 
撰文:Terence Tso 

油麻地泗祥號

創辦於十九世紀末期。該店已傳四代,經營木業,初時臨近油麻地避風塘,專門為輪船製作律囉(上世紀木船的貨運工具)。因時代變遷,該店轉營其他木器,例如木餅喉碼(固定冷氣喉用品)等,即使電影的法官木槌亦是出於該店的產品。

地址:油麻地新填地街196號地下
照片:森山迷路

西營盤德昌森記蒸籠店


原於廣州開業,四九年後遷至香港,選址西環,至今六十多年。店舖第五代接班人林先生,曾指出昔日老字號茶樓,例如多男、得男、英京等茶樓,都會使用這種自家製的蒸籠,即使老牌茶樓相繼退場,只要有新茶樓的出現,他們的生意仍可維持。然而,這種製作手工青黃不接,入行製籠的人愈來愈少。

該店除了售賣蒸籠外,亦有賣筷子、不求人以至粽葉等。

地址:西營盤西邊街12號地下
照片:鄧先生

油麻地文華洋服

七十四歲的老闆李炎明,曾於訪問指出九七回歸前,是洋服業最風光的日子。無論寒暑,都有很多顧客前來訂製西服,李師傅強調「不賺盡」,為求自己的舖頭保住「金漆招牌」。而店舖製作的恤衫西褲,從頭到尾,都是由李師傅親自負責,一絲不苟。

地址:油麻地上海街176號
照片:Lai Ty

九龍城公和荳品廠

九龍城公和、深水埗公和,皆原出於東莞。其後在港開業,六十年代開設的九龍城公和屬於支店,憑門閘刻字,可以為證。該店自設工場,所賣豆品,皆現場製作,故質優味美,大量市民前往光顧。該店雖為老店,售賣的豆腐花,美味香滑,最簡單的食物,卻能遠勝同儕,而其他食物,亦屢出新意,值得一試。

地址:九龍城福佬村道67號

合成士多


自1956年起,東主黃伯便在這裡開設士多,至今59年。

這個士多最獨特之處,便是左面會有一些自擬的謎語,全由黃伯擬題,網上不能找出答案。自八十年代開始,黃伯便於九龍仔公園教授易筋經,至今不輟。

然而,合成士多於2015年三月便告結業,有心人可前往造訪。

地址:九龍城衙前圍道57號(近延文禮士道)

 

香港第一諜案

一九六一年十月一日,中國正在經歷三年饑荒,香港仍由英國統治。當晚,香港警察在羅湖邊境截查一名右腳打上石膏的男子,該名男士行動怪異,引起可疑,經詳細查核之後,發現該名人士不僅身懷巨款,最重要的是石膏裡面藏有底片,涉及中共特務資料,港英政府聞訊,大為緊張,立即由政治部(今保安部)嚴刑拷問,結果供出港方的接頭人竟然是時任警察訓樂學校副校長曾昭科,消息一出,轟動整個香港政府。

曾昭科,祖籍滿洲,一九二五年生於廣州。長大後,先後進入九龍華仁書院,並赴日本攻讀經濟。一九四七年,曾昭科畢業返港,屢受重用,先後擔任幫辦及偵探。一九五九年一月,領導警隊擒獲曾經挾持九巴總經理的悍匪李卓。當時,號稱四大探長的藍剛,還只是曾昭科手下的一名普通軍裝警員。一九五九年,由於功勳卓著,曾昭科已升任警司,先後駐守銅鑼灣及南區警署,主理警民關係,並於北角街坊福利會主持警務常識講座。一九六零年九月,獲警務處派往劍橋大學攻讀政務。當時,獲政府派送國外深造者,必登報宣佈,故知曾昭科實是警隊明日之星。一九六一年,曾昭科在英國結婚,雖然不在香港,傳媒亦大肆報道,故其風頭,在當時警隊算是獨領風騷。

一九六一年七月,曾昭科於學成返港,即被派往警校擔任副校長,官階為助理警司。同年十月,由於中國間諜在香港邊境過關時被扣留,供出曾昭科本是共產黨臥底的身份,香港政府上下大為震驚,立即責成政治部(今保安部)調查事件。曾昭科立刻被先後移送摩星嶺白屋及尖沙咀漆咸營接受「疲勞偵訊」,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三十日被逮解出境,移送大陸。超過二十名警務人員,包括數名警署警長,亦因事件被扣押調查,然後撤職。

曾昭科返回大陸後,獲中國政府優待。曾任暨南大學外語系教授、系主任,又任廣州外國語學院教授、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直至今年聖誕去世,享年九十一歲。這件諜案由揭發、審訊至結果仍然未獲解密,多處疑點仍未揭曉,例如間諜混入警隊原因、洩露了那些重大情報等,當時傳媒一概未有報。然而,曾昭科在警隊不斷升遷,官至警司,卻最終被發現為共黨間諜,其事件之轟動,在香港史上數一數二,故至今仍稱為「香港第一諜案」。

作者:余震宇

十九世紀末堅尼地城屠房奇談

科士街牛房

昔日堅尼地城曾有屠房之設,或許屠房的功能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第一代屠房的內裡乾坤,你又知道多少呢?

三十年代港島地圖,清楚標示第一代屠房位置

第一代屠房,建於一八九四年。屠場共分三個小屠場:第一屠場,屠牛;第二屠場,屠豬;第三屠場,屠羊。當時,屠場設施簡陋,在門外可清楚聽到磨刀霍霍之聲,及鐵鉤釘鐺之音。屠牛工人出外品茗,不會更換衣服,而是穿上那沾滿舊血跡的工人服,旁邊的茶客見狀,亦見慣見熟,不以為然。

屠牛場外,長期站著一位洋人幫辦,手執長槍,負責擊殺牛隻。轟斃牛隻之前,一名印籍人士會先向牛隻誦經。事畢,幫辦即對準牛頭,開槍一發,即時死亡。然後,約五至六個工人搬動牛屍,放到解剖場上。然後,其中一人手揮大斧,約五分鐘後,劈下頭顱。未幾,皮肉分離,只剩牛肉。最後,屠夫運用刀、鉤、叉等利器,將內臟移走,剩下的牛肉分為四份,鉤吊架上,並劃上號碼,加以圖章確實,預備出售。

屠豬場內,不時會有赤裸上身的屠夫,為了擒拿慌忙逃跑的豬隻,會在屠場之內疾走。那些豬隻體型肥大,不便走動,最終都會被屠夫拉著尾巴,然後屠宰。屠宰的生豬遂由駁艇運至,搬上貨車,由督察監視,等候進入屠房。屠豬之時,為免豬隻亂走,屠夫運用輕量電流,以七十瓦特電流,透過電鉗電暈豬隻,過程只需大概五秒。接著,由一人割喉,放血入特設的血槽內,務使豬隻受最少的痛楚,於當時而言,亦算是一種「安樂死」了。然而,若檢驗出豬隻患病,將立刻摧毀,以免傳播疾病。

羊隻在屠場可算是最具靈性的動物了。未宰之前,羊隻特別叫得淒切,而且眼泛淚光,部分更跪在地上,似是示意求生。然而,屠夫為執行職務,無情地將羊隻縛在地上,然後手執利刀,一刺而死。

約五十年代,當局鑒於屠宰的技術存在問題,例如牛骨過硬,槍擊牛隻的時候,子彈會反彈,容易誤傷職員。而屠宰豬牛羊會產生大量穢物,亦須妥善處理,為了改善衛生,屠房的設施亦逐漸變得先進,豬隻亦不會在屠房隨處亂走,而其後在街坊的傳說中,亦不再聽見羊隻跪下求生的軼聞了。

作者:余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