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甸洋行在開埠的第一年即買下土地,開始發展東角。嚴格來說,東角與銅鑼灣是兩個地域。所謂東角,其今日範圍,東至渣甸街,南至禮頓道、北至軒尼詩道。渣甸洋行頭號及二號大班的住宅位於東角以南的山頭,原稱東角山。一九二零年代,因地權屆滿,利氏家族買下東角部份地權,故今日東角山又稱利園山。東角及利園山,前者揭示銅鑼灣海岸線變遷,後者象徵華人地位的迅速攀升,值得另篇敍述。
東角
一八四一年,香港政府首次拍賣土地,渣甸洋行奪得東角地皮,然後即大規模在該處廣置貨倉。
一八六四年,東角進行了惟一一次填海。
一八六六年,政府在新填地開設鑄幣廠,位置在今日京士頓街、加寧街及告士打道交界,惟虧蝕過鉅,兩年後停產。
一八七八年,渣甸洋行在鑄幣廠原址開設糖廠,工人主要是潮州南來的工人。戰後,由於糖廠停產,工人為保生計,轉至糖廠附近的牛奶公司冰廠繼續工作。百年之間,東角兩旁海灣因填海消失,其間值得一提,又涉海岸線的地點有二:渣甸貨倉及牛奶公司冷廠。
渣甸貨倉
東角貨倉自渣甸洋行買下銅鑼灣地皮便已設立。早期,渣甸於軒尼詩道近波斯富街與堅拿道一帶。三十年代,貨倉延伸至東角道、駱克道一帶。約五十年代中期,貨倉關閉,地皮發展多幢住宅物業,又開闢了百德新街、京士頓街和加寧街等道路。
一九五七(左)及五八(右)年地圖,期間渣甸貨倉改建成住宅大廈
牛奶公司冷廠
東角牛奶公司冷廠對開原有一條渠道(或稱告士打道運河),位置在今日柏寧酒店及維多利亞公園之間的一段告士打道,方便船隻運送冰塊。一九七一年,渠道被填塞。一九七二年,原渠道位置闢為告士打道。一九七三年,冷廠正式停止運作。
利園山
一九一六年,怡和的東角山的地權屆滿;一九二三年,利希慎斥資三百八十萬買下東角山,包括舊有渣甸花園、大班住宅等。利氏初擬運用山地,種植鴉片,惟一九二七年日內瓦會議決議禁售,利希慎遂用部份山地設置遊樂場,又開始移山發展物業。根據利氏後人、報章資料,移山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 二十年代至戰前
界 線:南界禮頓道、北接希慎道。
開闢街道:新會道、開平道、新寧道。
根據資料,戰前利氏家族已經夷平利園山西部。其中今日的利園山道,前稱怡和山道,又有名利園街。利希慎購入山頭後,即建設利園遊樂場,直至一九五五年移山時才正式結束。
二、 一九五二至五五年
界 線:南界希慎道、北接軒尼詩道、東界渣甸街、西接利園街。
開闢街道:啟超道、白沙道、蘭芳道、恩平道、利園山道。
根據資料,第二期移山前,利園山上有嶺英中學、別墅數間及觀音像一尊 一九三八年,嶺英中學於利園山開校,部份校址屬利園遊樂場範圍。創辦人洪高煌博士曾於中國出任嶺南中學及培英中學校長,故創校即於原任兩校各取一字命名新校。嶺英中學創辦人之一尚有時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著名中國近代文學作家許地山。
三、 一九六零年代初至中期
界 線:北接軒尼詩道的小土丘
開闢街道:無。北接軒尼詩道尚有小土丘,因利氏家族並不急於發展,故面向軒尼詩道一帶豎立了幾塊廣告版,供宣傳之用,並長期收取租金。七十年代初,匯豐銀行在該處曾有分行。七十年代末期,軒尼詩道、利園山道地段發展興利中心,一九八一年落成。
綜合利園山多期發展,得出簡圖如下:
製作團隊
製圖、美工:Vivian Ngo
資料搜集:Nicky Wong, Fung Wing Chi, Vivian Ngo, Jacky Yu
新舊對照:Leung Wing Hin
文字:Jacky Yu
Your comment is awaiting moderation.
When I originally commented I clicked the 「Notify me when new comments are added」 checkbox and now each time a comment is added I get several emails
with the same comment. Is there any way you can remove
me from that service? 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