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 Fisher的家庭生活

Joseph Fisher和Joanna Leung(梁十妹)其中四名子女的照片。攝於1929年。

前文曾經介紹過一對在1917年間結婚的異族新人───Joseph Fisher和Joanna Leung。

在當時的社會,人們似乎都不看好這段婚姻,普遍認為文化上的差異會使其難於融合。其實,如果沒有一顆互相體諒和摯愛的心,即使是同文同種的人,亦未必能相處得長久。雖然當年異族婚姻比較罕見,但實際上卻有不少類似例子,而最普遍的情况就是「同居關係」(可惜通常都是以分手告終)。至於Joseph Fisher和Joanna Leung的結合,也並非最終結局,他們婚後的共同生活才是考驗的開始。

轟烈的愛情只發生於一瞬間,而深摯的愛卻需要長時間在生活中沉澱。到底這對異族新人之間的愛有多深,外人並不能估量,我們亦只能從他們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去尋找答案。值得慶幸的是,他們最後亦勉強可以稱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儘管當中也有些遺憾──就是Joseph Fisher在1941年香港淪陷前因病去世,而Joanna Leung卻活到1970年代(當時90歲)!

他們婚後不久就有了孩子,最後總共養育了八名子女。從今天的角度看來,似乎有點誇張,但在他們身處的1920年代中,一般家庭生養「十個八個」都是平常的。對母親而言,生孩子的確十分辛苦,而養育孩子更是一輩子的事!而套一句現今流行說法,「養一個孩子要四百萬」,養八個豈不是要三千二百萬?不過大家可以放心,那年月的生活指數不高,一般家庭傭工,每月工資只是三元。而當時亦未有昂貴電子產品出現,人們對物質的要求不太大。當時最普遍的娛樂是看電影、看書或者到沙灘暢泳,欣賞自然美景,生活比現在簡樸得多。另一方面,因為Joseph Fisher是經營生意的,雖然說不上富有,但也算中產,因此儘管孩子多,但還「養得起」。

在一百年前,華人媳婦嫁進一個英籍家庭,老爺、奶奶和丈夫都是英國人,而她又不懂英語,究竟他們是如何相處和溝通呢?世事往往是這般巧合,原來這個英籍家庭裏的成員都懂得廣東話!因此,溝通難題自然迎刃而解。而這位Joanna Leung也算是一位能幹的媳婦,因為她在家負責的,除了是照顧一大羣子女外,還要為丈夫一家打點膳食。因為他的丈夫是「西人」(那年月對外國人的尊稱,有別於「鬼佬」),英國人十分重視晚餐,總喜歡「一家大細」一起進食,共叙天倫之樂。而打點膳食這一件重任,自然就落在Joanna Leung的身上。從她的後人得知,她煮西菜的手藝的確不錯,而且還是正宗的維多利亞式手藝!這樣的傳統菜式,現在連英國也不大容易找到了!在云云菜色之中,其中有兩個菜式令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其一是「迫牛肉」,這是Joanna的語誤,正名應該是「Baked牛肉」。其做法是先把一大塊牛肉配上蔬菜及香料,用咸水草緊緊扎實後放在清湯中用慢火燉。竅門是火候要控制得好,否則會影響肉質。然後將已煮熟的牛肉切片再烘或煎,最後再澆上祕製醬汁食用,簡直風味無窮!其二是牛腳糕,做法是將一節牛腳(在牛腳的甚麽部位就不清楚了)在水中反覆煮,直至煮成膠狀液體。隔去了渣滓後加入紅酒和調味料,凉透後待其凝固,就會變成一種類似啫哩或果凍的甜品。這種甜品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可能是1900年代的養顏食品!

從這些生活片段裏,感覺得到Joseph和Joanna有着深摯的愛。這「愛」並不是指癡癡纏纏的那一種,而是雙方在生活細節上互相關懷和體諒。如Joanna知道丈夫喜歡吃西菜,她就用心地去學,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Joanna不喜歡西式衣著,她丈夫也就不勉強她改穿西服,故此Joanna的一生都是傳統中國婦女的打扮。他夫妻兩人在衣著上一中一西,形成强烈的對比。而Joanna的孩子們在生活上十分西化,似乎沒有感染到她的中國傳統文化。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他們的英籍祖父(Joanna的老爺)的影響。這位慈祥的祖父,十分愛護和關懷照顧孫子們,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着深遠影響。他早年在香港政府工作,年青時候還有過一段頗為傳奇性的經歷,他亦曾經是孫中山先生的朋友……(待續)

備註:Joanna Leung的中文姓名是梁十妹,廣東人。大約生於光緒十年前後,但確實日期已經無從稽考。

中年時的Joanna Leung(梁十妹)仍然一身傳統中式服裝。約攝1940年代末期。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