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殖民地的英籍官員生活

早期殖民地的英籍官員生活

穿上早年香港殖民地官員制服的Frederick Fisher,約攝於1898年

背景

1842年至1997年的英國殖民地時代,為數不少的英國官員獲派香港工作。然而,其中大部份都是過客:有人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便被調派其他地區;或者退休後回到英國祖家。亦有少部份人最後選擇留在香港落地生根,他們的後代與本土華人通婚,逐漸同化成一個特別的社羣。

遠渡重洋

上期文章介紹過的異族婚姻男主角Joseph Fisher的父親Frederick Fisher,大約在1886年間加入了香港政府工作。當時的英國政府對香港這殖民地不太重視,只視香港為一個重要的補給據點。加上當時香港所在區域偏遠落後,故在英國官員心目中,被調派香港工作並非優差,心情有點像今日香港公務員被調沙頭角工作一樣。但這位年輕的英籍人士 Frederick Fisher 仍然抱着興奮的心情,坐了三十多天的輪船來到香港。(當年只能坐船來港)

初來乍到

1880年代的香港雖然已經開始發展,但並不繁榮。政府公務員的工作清閒,不會像現在那麼有“挑戰性”,連特首也時常被人罵得半死!初期,他在警務署工作。後來轉職潔淨局(Sanitary Department; 即今日衛生署 ) 擔任較高級的管理職位。根據早年香港政府檔案Hong Kong Blue Book 的資料。1888年,於香港政府工作的英籍公務員總人數不多於1000人(並不包括駐港英軍)。政府各部門的分工也不像現在的細密。因為工作上的關係,他時常有機會接觸基層的華人市民,因此學懂了廣東話!還得到額外的語言津貼。當年的香港政府大力鼓勵英籍公務員學習廣東話。凡懂得廣東話都獲發給額外薪金。

香港現存最早期的政府資料檔案(藍書).圖為1871年封面頁

與華人社會關係

這位英籍人士的全名是「William Frederick Alfred Fisher」,因為一般華人都不懂英語,所以當時其他華人就以他姓氏「Fisher」的譯音「斐沙」作為對他的稱呼。最初與這位「斐沙先生」接觸的華人們,基本上都抱有一點「敬而遠之」的心態,不敢與他太親近。但因他懂得廣東話,而且性格隨和,所以他也認識了一些華人朋友,生活逐漸變得中國化。後來他兒子Joseph Fisher與華人通婚,相信某程度亦受了這種生活文化影響。

1901年香港政府公務員檔案 (Blue Book)內頁。當年一名中級政府公務員的年薪只是$1,440,即月薪 $120 !1898年香港潔淨局公務員記錄,當年署長級的年薪是$3,600,中級公務員是年薪$720起。Frederick Fisher 因為懂廣東話,故年薪有$768。初入職的華人信差年薪是$72,月薪只得$6!看來每月薪金只得六元的 Chow Hien 生活必定很艱難了!
1889年潔淨局招標清理人糞和牲口糞工作公告
1895年潔淨局招標承辦夏季制服公告

英籍人士的婚姻難題

1880年代的香港,英籍男女適婚比例完全失衡。當時男女比例約10:1,在港英籍女士可謂「皇帝女唔憂嫁」。斐沙先生也算幸運,他在1889年與一位英籍女士結婚。他們在堅道明愛天主教總堂舉行婚禮,教會並安排他們在結婚登記大冊上簽署登記。據資料,這本登記大冊由1872年開始使用,直至1895年才寫滿,即23年內的新人都是在這本冊子上登記結婚。曾經有父子在結婚時都在這本冊子上簽署登記,情景相當有趣。而當年亦未流行簽發結婚証書,所以這本現藏於香港明愛天主教總堂的登記大冊,已經成為教會的重要歷史文物之一。

Frederick Fisher在明愛天主教總堂結婚時的登記冊封面影印本。下面藍色印章及簽名是在1986年由天主教教區祕書簽字証明的合副本
Frederick Fisher在明愛天主教總堂結婚時的登記冊內容影印本。由此可以認識到早年的結婚登記冊內容面貌,作為香港婚姻歷史的見證

落地生根

這位斐沙先生在1886年來到香港,直至1942年病死於赤柱集中營。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香港渡過,而他的兒子Joseph Fisher更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之後Joseph Fisher與華人通婚,子孫都是中英混血兒。在早年的香港殖民地歷史中,這樣的一個中西文化交融家庭,也可算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Frederick Fisher 的全家福。 約攝於1920年代。圖:(中央)Frederick Fisher; (後排中央留鬚)Joseph Fisher; (前抱小孩婦女)Joanna

作者:John Fisher

天網恢恢話三狼

天網恢恢話三狼

論香港近幾十年發生的案件,如選最轟動的相信當以五九年至六一年發生的三狼案為最。當年本港民風純樸,少有此等謀財害命的嚴重案件發生,加上此案分兩部份,時間前後長達三年,又牽涉父子二人,案情錯綜複雜,故引起公眾高度關注,至今歷數十年而不衰。

三狼:(左起)馬廣燦、倪秉堅、李 渭

一九五九年六月十九日足球界名人黃應球先生,於灣仔六國飯店仙掌夜總會消遣完畢,取車途中遭綁票,數日後黃家接獲打單信,內付耳朵一隻於信中,並署名野狼要求贖款。黄氏父親黃錫彬為著名石油業富商,得悉此事後立即報警,輾轉間綁匪消聲匿跡,事情亦變成無頭公案。至一九六一年二月十日黃錫彬返工途中在渣甸山白建時道寓所附近被兇徒綁架,禁錮數天後獲釋,據聞付了港幣五十萬贖金。消息一出全城嘩然,當時流言四起,有說野狼是數十人的大集團,又有説是具有特務背景,人言人殊,警方破案無著,正自茫無頭緒之際,事情卻峯回路轉。

當日藏參地點平面圖
黃錫彬被擄後,竟於數天後獲釋。

六一年十二月的一個晩上,巡警路過龍翔道,忽聞有男子在路傍大呼救命,警員上前查詢,意外地揭發了一宗企圖殺人滅口案件,竟然發現涉案四人便是野狼一夥,當塲拘捕其中二人(即李渭、鄧偉明),另兩人逃去。又數天後警方憑藉線報,分別於大坑東和九龍城福佬村道再拘捕逃犯倪秉堅和馬廣燦,經深入調查後發覺在此之前已有一人名叫鄧天福的元朗屏山人因知悉內情,威脅勒索「爆大鑊」而被殺人滅口。

三狼接受審訊(遠)
三狼接受審訊(近)

至於龍翔道被追殺者為鄧偉明(鄧天福同鄉兄弟),為參與綁架黃錫彬的從犯,亦因財盡故威脅三狼索取更多金錢而險招殺身之禍!後証實案中主犯李渭,原為黃氏之表親,亦曾於其開設的新英行工作,夥同教車師傅倪秉堅,化妝師馬廣燦(黐鬚燦)一同參與此案。話說黃應球被綁架時,過程中竟認出了李渭聲音,為免生變,三狼即挾帶黃應球前赴深水灣山頭擊斃!據悉在調查過程中,黃家因堅持要証明黄氏仍生存才答應付贖款,故三狼無計可施下只有放棄;後又因心有不甘再策劃綁架黃錫彬。

黃錫彬出庭作證

六一年案發後,據傳經多番與其十一子黃應仕(前無線新聞總監)討價還價後終達成協議,並隨後於鰂魚涌華蘭路釋放黃錫彬。

破案後黃應球和鄧天福屍首終分別在深水灣高爾夫球塲後山和石澳被掘出。
遇害死者遺像
黃應求屍骨被發現之處
傳媒追述黃應求被殺事件始末(一)
傳媒追述黃應求被殺事件始末(二)

經過審訊後,三狼李渭、馬廣燦和倪秉堅亦於六二年三月十四日被判死刑,雖然李渭曾訛稱黃應球在逃走時意外摔斃,但終不獲法庭接納,兩番上訴倫敦樞密院,均被駁回。同年十一月廿八日被處決。

黃氏一案雖了,但其實能破案是純屬幸運,當日如不是剛巧巡警在該段時間路經龍翔道,最終可能只是深水灣山頭多添一亡魂而矣,此案亦將永沉大海。其實三狼案仍有很多未解疑問,例如三狼原先在永興街黃應球家門外等候,為何當晚竟知黃氏會去仙掌夜總會?又如案情透露黃錫彬案原有一女子參與,但為何從未有被提訊?藏參地點為摩利臣山道三十七號五樓,愉園體育會樓下;為何三狼要選址在如此張揚的地方?又行刑前有傳三狼同黨已安排好劫獄,言之鑿鑿,到底是真是假?贖款最後未有全數起回,到底落於誰手?總之冥冥之中似有主宰,一塲虛幻富貴,換上三人性命,正好應了人在做天在看,善惡到頭終有報這老生常談了!

作者:許日彤先生

南區舊事(二):鴨脷洲

南區舊事(二):鴨脷洲

二十世紀的洪聖爺廟

鴨脷洲是很接近香港的一個離島,位於香港仔對岸。開埠初期,已經有漁民居住。五六十年代,來往鴨脷洲和香港仔要靠小艇和電船仔接載,當年坐艇仔小童的收費五仙(斗令)、電船一毫,所以小艇生意也不錯。

三十年代.鴨脷洲,背景是今日華貴邨
四十年代.當年前往鴨脷洲,需要在今日蒲窩口碼頭乘小艇才可到達

因地理環境關係,五、六十年代這裡的賭毒很旺,很多人怕在這裡攝影,猶幸我在香港仔長大,這裏的街坊都認識我,年青時更經常在鴨脷洲拍攝寫實照片,題材多不勝數!當年,鴨脷洲街坊非常團結,他們經營造船業、船塢、船機器維修、醬料、金銀衣紙香燭、福建麵線等,其中醬油業更行銷東南亞,家庭式福建麵線也有出口和內銷業務,經過多年發展,今日很多行業已經結業或搬遷了。

早期香鴨區地圖。鴨脷洲西面是墳場,四十年代墳地附近變成醬園,東主姓廖;六十年代時期出品醬油行銷東南亞,當年鴨脷洲仍是一工業區。

還記得六十年代的「四喜居酒樓」,他們的炒飯很出名,這裡也有燒味工場,當年很多艇仔、粉艇(艇上經營粉麵的食肆)的叉燒和燒鴨都由鴨脷洲那邊供應,還記得小時候的叉粉、燒鴨粉和肥叉撈粉都是三毫一碗,當年味之素還未面世,湯底還是以魚牙菜魚仔淆製,因味道極佳,我每次必吃三碗方休。那時坐在自家的躉船傍邊,一邊欣賞沿岸景緻,一邊等賣粉艇經過,購得心頭好後,乘著海風細嚼艇仔粉,加上暗暗的火水燈光,那種氣氛,實在難以言喻,可惜十多年間也找不到艇仔粉的舊照,暫未能與大家分享。

五十年代.從田灣望鴨脷洲尾,今為海怡花園,六十年代是發電廠
田灣望鴨脷洲尾。右手邊小島是火葯洲。

鴨脷洲的洪聖爺廟歷史悠久,建於十八世紀,當年香港仔和鴨脷洲大部份居民以魚業維生,歷年來香火頂盛,是漁民們祈福廟宇,家族(漁利泰)長輩也有份捐獻。很榮幸香港舊照片給我機會在此執筆,讓我能將小時候的南區記憶,與大家分享!

十八世紀.鴨脷洲最早期洪勝爺廟

作者:冼培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