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行作為轉售業務,中國及南洋各國的經濟政策影響至大。隨著二戰之後,國共內戰、中共建政及韓戰禁運,出入口管制導致南北行來貨減少,轉售的角色日漸淡化,導致業務最終式微。
二戰時期,南北行以專營出入口貿易,作為中國面向世界之窗戶,因地成便,賺取利潤數以百萬計。然而,隨著日本戰敗,國共內鬥,國民黨政府為防了防止入超,嚴限進口規定,每季只限四十二萬美元,由香港各行各業平均分配,諸如米、油、糖、五金、藥材、工業原料等物資,在新規則之下打擊甚大。即使有部份水貨客私下向南北行承購物資,其後在國民政府加緊檢查之下,水貨客亦逐漸減少,導致商戶苦不堪言。然而,走私者此時卻以非法手段,轉運物資前往大陸,在此消彼長之下,無形中對南北行生意構成嚴重影響。
根據當時商人透露,即使國共內戰期間,物價飛漲,照理南北行取佣應該順勢增加。然而,由於生意慘淡,交易宗數極少,以往寄賣者將貨品委託南北行售賣,南北行先向寄賣者付以全費,待買家承購即可收回款項,期間只需兩三天便可完成交易,然而戰後初期,竟有一兩個月亦不能取回款項者,導致不少南北行商戶因資金周轉不靈而倒閉。
前篇提及南北行貿易,北以指中國為主,南代表南洋各國。韓戰期間,美國對中國實施禁運,香港亦在針對之列。同時,南洋各國,包括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均限制向中港輸出貨物,對南北行的生意予以致命一擊,逐漸有商號老闆索性洗手不幹,或者將商舖改建樓宇,以電報開支為例,戰後初期每月支出達五千元,當時只費約四百元;倉租方面,貨物少故倉租急跌,由以往每月的七千,下降至約五百元。
中共建政之後,隨著大躍進,號稱各行各業大豐收,物資自然不假外求,此舉導致南北行事業猶如走滑坡,時至今日,南北行已經成為沒落行業,其代客寄賣的功能隨著香港轉口港的角色,同趨沒落,現今上環的南北行街,已經只剩供人憑弔往昔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