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港澳人士赴京紀念孫中山百年誕辰

11月12日.港澳人士赴京紀念孫中山百年誕辰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港澳人士於孫中山百年誕辰之際,赴京慶祝。當時共產黨派紅衛兵在席上唱「革命歌」、談「民主革命」、當時,粵劇影星吳楚帆在席,並預定兩日後在香港普慶戲院舉行紀念大會。 亮點:紅衛兵、革命歌、民主革命

資料來源:工商日報.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11月11日.和平紀念日

11月11日.和平紀念日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世紀大戰結束後,每年十一月十一日訂為香港和平記念日,第一年在中環豎立和平記念碑。回歸前為法定假期,一直以來的儀统,早上由港督帶領各長官進行悼念儀式,先於和平記念碑前行禮,再由香港義勇隊吹奏哀號,後依次序致花圈。 回歸後,記念儀式轉由退伍軍人協會主持,香港政府派代表到場悼念。

資料來源:香港工商日報.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南區舊事:紅燈橋

南區舊事:紅燈橋

十五間

香港仔「十五間」有條紅燈橋,位置在現今逸港居附近。「十五間」名稱起源於當年香港仔大道(以前稱香島道)東面有十五間民房,居民們便稱之「十五間」。

紅燈橋早期是木建築,五十年代改以石屎建造,橋尾既有燈柱,又有紅燈,漁民們在東口海面歸航,遠處便看到紅燈。五十年代,香港仔海事處也在橋對面的小屋上,這是當年唯一可以停泊大船的碼頭。六十年代,水警輪經常在此停泊。

三十年代木製紅燈橋木製成品,即今日逸港居附近

五、六十年代中期,紅燈橋有紅燈區艇戶,他們三幾隻小艇停泊於橋附近水面,等待客人光顧,每艘一個大姑娘,艇前蓋著一塊大布,此舉或許令嫖客在艇上另有一番感受。嫖客在橋頭揚手,船家便撐艇前來接客,完事後,再撑回海中停泊。

五十年代紅燈橋,背面為涌尾村

五六十年代,紅燈橋附近有造船廠,其中以造細船居多,大的多數在鴨脷洲製造,再過的便是香港仔官立小學和工業學校。由於當年車輛稀少,漁民們利用十五間對開馬路曬鹹魚、魷魚。二三十年代曬魚翅當年魚翅是很豐盛的。附近也停泊了很多曬家(躉船)曬九龍吊片或魚乾。那個年代的漁民,只要肯做,三餐便能溫飽,恬然度日,與世無爭。

曬家漁民的躉船,集居住及工作用途於一身
三十年代.居民在十五間對開曬魚翅
漁民們在十五間對開馬路旁曬咸魚

作者:冼培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