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香港下雪

1月18日.香港下雪

自天文台有紀錄以來,一八九三年今日的最低溫度只有華氏三十二度,即攝氏零度。根據吳昊引錄一九三一年出版《香港自然學家》季刊第二卷第四期,當年有一位曾經住在山頂的吉布斯先生,目睹結冰的景象,其云:「……九龍天文台紀錄僅有一天是三十二度。在開始發生結冰的這一天早上,我家中的男僕,很得意的拿回了一根一尺長六寸粗的冰柱。」又說:「山峰白皚皚的,蒙上了冰花……」雪臨香江,蔚為奇觀!

資料來源:吳昊《老香港.歲月留情》

1月16日.堅尼地城觀龍樓接受申請

1月16日.堅尼地城觀龍樓接受申請

一九六七年,觀龍樓的申請者必須是一家四口,家庭入息介乎四百五十元至一千元之間,木屋區的居民不在考慮之列。

根據網民提供資料,七座觀龍樓的雙數樓層,彼此互通,形狀猶如長龍。紅磚牆走廊、後山坡美景,居民須爬越多級樓梯,才可到達電梯大堂。每層大堂,均設星狀椅子,別具特色。邨外的魚蛋粉、雲吞麵、車仔麵,烤大地魚之味道,都是街坊回憶。

隨著城市發展,具有特色的公共屋邨慢慢拆卸重建,邨民雖可獲派宜居之所,惟老街坊的人際網絡亦隨之崩分離析,惋惜之餘,亦叫人唏噓。

1月14日.香港球星張子岱出戰英國聯賽

1月14日.香港球星張子岱出戰英國聯賽


一九六一年的今日,張子岱首次代表英國甲組球隊黑池出賽,因濃霧關係,球事進行九分鐘便被腰斬。直至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張子岱首次進得入球,既是首名又是惟一一位於英格蘭頂級聯賽取得入球球員。當年,英國尚未有英超聯,甲組已是頂級足球聯賽。

回首當年,香港足球長期陷入低谷,除了東亞運動會曾綻放一絲光芒外,其後無以為繼。近期,首先是大球場草皮質素差劣,其次是踢假波事件搞得滿城風雨,究竟香港足球何時才能回復當年勇呢? 

1月12日.金鐘死亡彎角正式消失

1月12日.金鐘死亡彎角正式消失

昔日金鐘道有一樽頸位置,巧成九十度角,交通繁忙的時候,容易造成擠塞;稍一不慎的話,亦容易釀成意外,故這個彎位又稱「死亡彎角」。其實,政府早於五十年代便有計劃拉直及擴闊道路工程,五十年代末期,香港政府斥資購買海軍船塢地段,開闢夏愨道溝通東西兩處交通,免得大道東一處過度擠塞。豈料城市發展迅速,流經大道東車輛有增無減,交通傷亡頻仍,當局拖拉約十年後,才正式拉直彎角。

資料來源:大公報、華僑年鑑

1月10日.海洋公園開幕

1月10日.海洋公園開幕

一九七七年,海洋公園開幕。該公園由政府撥地、賽馬會撥款,位於港島南區。翻查當年資料,報章指出公園重點在於教育,包括特別介紹之「海濤館」、「海洋館」、「海洋動物表演館」,另有俯瞰南區美景之纜車,這個被港督麥理浩形容為「龐大而富想像力」的公園,機動遊戲似乎不在傳媒視線之內。當年,海洋公園票價成人十五元,兒童七元;僅遊黃竹坑花園之遊客,成人五元,兒童兩元。

資料來源:華僑日報

1月8日.先施開幕

1月8日.先施開幕


先施是香港早期四大百貨公司之一,創辦人馬應彪,當年今日於皇后大道中一七二號開幕。該店於當時有兩大劃時代舉動:

一、首創「不二價」。中國人購物喜愛討價還價,費時失事,先施明碼實價,節省時間;

二、僱用女售貨員。其時中國女性不可拋頭露面,否則有失禮教。

另外,該店有一鮮為人知的秘密,每隔周五晚上六時,其德育部便會於總公司頂樓會議室舉行崇拜,全是自由參與,絕無強迫,每次聚會人數由六十至上百人不等,不少更是非教徒員工,值得一記。

當年,先施獨具特色;近來,該店於旺角及銅鑼灣連設兩店,重整旗鼓,未知昔日風光,能否延續?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吳昊《鏡繪浮生》、李志剛《香港教會掌故》

1月7日.前警司葛柏引渡回港受審

1月7日.前警司葛柏引渡回港受審

「反貪污.捉葛柏」的故事聽得多,來龍去脈,究竟如何,請看以下大事記:

  一九七二年一月,葛柏以健康欠佳為理由,申請退休,並獲批准。
  一九七三年四月,警務處長薛畿輔接獲密告,指出葛柏秘密匯款至海外。
  一九七三年五月十一日,葛柏致函處長,要求批准提早離港,惟被拒絕。
  一九七三年五月十四日,律政司簽署銀行調查令,致函香港四百多家銀行,調查葛柏及其太太與各銀行的關係。其後報告指出:截至當年五月,葛柏於五年內匯款海外達六十五萬元,他於一九五二年加入警隊,總收入亦只是七十六萬元,兩者相去不遠,甚有可疑。
  一九七三年六月四日,葛柏處所被搜,連同其他查證,其財富超過四百卅七萬,即多年入職收入總計之六倍。
  一九七三年六月九日,警方接獲報告,葛柏失蹤。
  一九七三年六月十三日,葛柏被證實隱居於英國某一別墅。
  一九七四年四月廿九日,葛柏於英國被捕。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卅日,英國決定一個月內引渡葛柏返港。
  一九七五年一月八日,葛柏在港受審。
  一九七五年二月廿五日,主審法官楊鐵樑宣佈葛柏串謀貪污和受賄罪名成立,各判入四年,同期執行。葛柏上訴至英國樞密院,終被駁回。
  一九七七年十月,葛柏因表現良好提早出獄,輾轉離港赴外定居,下落不明。

1月2日.香港第一次夜庭審案

1月2日.香港第一次夜庭審案

為解決法庭積案,香港政府決定自一九五九年一月二日始,逢星期一至五,每晚七時至十二時召開夜庭,審判案件。以一月二日為例,審案五十六宗,耗時僅六十五分鐘,其中部份案件,今日應已絕跡,例如賽狗、大牌檔物件及櫃檯阻街等,罰款五至十五元不等。這種夜庭,直至深水埗裁判署落成啟用方止。

1月1日.北角伯南書院案

1月1日.北角伯南書院案

四十九年前的今天,伯南書院租用東方戲院舉行師生聯歡會。當日七名學生竟然搗蛋,向校長及校務主任投擲雞蛋及蕃茄,又向主任發射墨水。涉案七名學生無一超過十八歲,後來被警員逮捕,更革去學籍。當日學校竟然可以在戲院舉辦聯歡會,上一代的學生竟然這樣大膽,真的令後輩生畏了。

註:若論元旦大事,必以一九九三年蘭桂坊悲劇為首。而元旦敍錄慘劇,殊非合宜,故記錄小事一樁,聊以調笑,望勿見怪。

資料來源:香港工商日報

消失中的海岸線:北角(上)

消失中的海岸線:北角(上)

一九一零年代,遠處海角,便是北角

北角在百年多次的填海工事以前,本是港島北岸的一個海角,與東角遙相對望。昔日海角,今日已經隱沒於鬧市之中。

中國割讓九龍半島後,中英雙方曾經劃出海界,區分兩國水域,其中東界便是橫跨北角及啟德機場,而北角更曾經設置炮台(今日堡壘街),守衛疆土,故此十九世紀末期,北角便有獨特的軍事價值。

今日皇都大廈一帶,原是昔日海角位置

1840s-1870s
開埠時期,北角的海岸線橫跨今日的電氣道及英皇道。早期的重要建築,是一八七一年啟用的威非路警署,該署地近臨海,又稱 “Bay View Police Station” ,位置在今日威非路道末段,電氣道148號。四十年代末期,警署重建,一九五零年新署啟用,八十年代,警署拆卸,今址已建商廈。

一九二零年代地圖,隱約可見警署位置。

1880s
一八八零年代,政府打通來往銅鑼灣及筲箕灣的通道,務求貫通東西,曾於電氣道海旁進行少量填海,修整了原來彎曲的海岸線。

1890s

1897年,荷蘭皇家石油公司(即今蜆殼公司)於今日電氣道及油街交界填海,設立油庫。今日電氣道仍然有蜆殼油站。
約1890年,政府在昔日避風塘的東側(今日維園網球場及泳池旁)進行填海,直至1921才命名新路為興發街。

1900s
1904年,電車通車,其中一個車站設於威非路警署附近,詳參下表。

1908年,政府於油庫東側(即今日油街)填海,供皇家遊艇會設立會所。該會前稱「維多利亞賽舟會」,該會會員全是熱愛航海或划艇人士,包括公務員、商人等,每個周末有賽舟活動。今日電氣道麗東酒店旁邊有「艇街」(Boat Street),與舊遊艇會有明顯關係。

二十年代.皇家香港遊艇會

1910s
1919年,香港電燈鑒於原設於灣仔永豐街電廠不敷應用,1910年代獲政府撥地,興建新電廠,其位置與遊艇會成一對角線。1929年,政府將電廠附近一帶的北角電車道命名「電氣道」。當時,由於新電廠需要大量水源,冷卻機件,而啟動機組,又需大量煤炭,煤炭又需經海路運輸,節省金錢,故選址北角,並略作填海,以應需求。隨著時代發展,北角電廠亦不敷需求。故1968年鴨脷洲發電廠投產之後,北角電廠亦停止運作,原址改建成今日城市花園。昔日電廠前的兩條道路:電廠街及大強街(Power Street),便成為尋找昔日電廠的歷史陳跡了。

上圖及下圖:三十年代的北角發電廠

昔日北角電廠,今日城市花園

1920s
1921至29年,政府於油庫西面填海,包括今日威非路道、屈臣道、歌頓道等處。這些地方,多設倉庫,而選址當時比較僻遠的北角,相信是地價便宜,故可囤積貨物,隨時應市場需求,提供貨源。

二十年代.威非路道一帶倉庫

1921年,原籍福建的南洋華僑郭春秧投得北角地皮,發展糖廠。郭氏投得地皮後,原本打算興建糖廠,不料糖價大跌,遂於新填地興建四十間相連房屋,時人稱之「四十間」。

一九二一年《香港華字日報》載郭春秧斥資一百萬於北角填海,興建糖廠。
圖中橫列矮屋是「四十間」,右街是糖水道。攝於一九五九年,照片由Gordon Fowler提供
今日春秧街

春秧街北面新填地尚有渣華道及和富道,渣華道原名爪哇道,其名源於郭春秧興建的爪哇運糖碼頭,而渣華道北面和富道,1948年由均益倉購得土地,興建碼頭及貨倉,由於土地用以貯存貨品,故1951年政府因土地用途為路段正名,稱和富道(Wharf Road)。

1951-03-10《香港工商日報》載和富道命名報道

1930s

1936至38年,政府於油街皇家遊艇會及北角電廠之間進行填海,興建中央貨倉,並且遷徙皇家遊艇會至奇力島。工程斥資共四十萬,填海工程完成後,北角電廠、中央貨倉和亞細亞火油公司連成一字,形成新的海岸線。中央貨倉於一九三九年十二月落成,後改稱政府物料供應處,今已關閉。

1980s, 2010s

八十年代,香港政府興建東區走廊,在沿岸進行填海,方便建設工程。

二零一零年,政府決定興建中環及灣仔繞道,故再於北岸進行填海工程。綜合北角西部填海百年工程,得出簡表如下:

七姊妹的部份,涉及泳棚存廢、麗池酒店的故事,留待下集再續。

製作團隊
製圖、美工:Stephen Cheung

資料搜集:Nicky Wong, Fung Wing Chi, Vivian Ngo, Jacky Yu
攝影:Leung Wing Hin
撰稿:Jacky Yu